善用人工智慧 造福日常生活

大多數從事突破性研究的學者都會在不失謙遜的情況下,悄然承認他們有兩個宏大的志向。其一是希望他們的研究價值得到世界各地同行和學術機構的認同。其二是希望他們的研究成果產生真正的影響,無論是在知識轉移、商業潛力方面,還是以某種形式為公眾帶來裨益。

在這兩方面,香港嶺南大學電腦及決策科學系系主任黃文亮教授都已清晰達標。

由於黃教授的著作範圍廣闊,而且極具原創性,根據一項由美國史丹福大學在2021年彙編、且備受尊敬的研究,他現正躋身世界上被引用次數最多的2%的科學家之列。此外,他開發的多個項目和原型,例如那些用於整合人工智慧技術和機器學習以改善教育的項目,正在為不同年齡和能力的學生開闢新的學習途徑,並在過程中使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黃教授說:「電腦科學這個範疇既活力澎湃又發展迅速,已經成為現代世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最近與嶺南大學同事謝浩然教授合作開發的「個人化詞彙學習系統」獲得了在加拿大舉行的第七屆國際發明及創新比賽的兩個最高獎項。「雖然我的研究重點是探索可以模仿人類智慧的計算人工智慧策略,但我亦會致力為今天的問題設計創新的解決方案。」

多年來,他的研究範疇涵蓋了大數據分析、貝葉斯網路、資料探勘和模糊推理等方面。但作為最早研究基於語法的遺傳編程(GBGP)的學者之一,他目前正在用一個人工智慧類型的系統開拓新天地,該系統使用邏輯和語法來協助表達「內容敏感和特定領域的知識」。其目的是加快系統的學習進度,並逐步地提高已開發的程式的質素。

黃教授說:「進行研究讓我有機會追求自己的興趣,與年輕一代一起工作,並以簇新且不同的方式策勵自己。它還可以讓我與同一範疇的研究人員分享成果,共同為人類進步作出貢獻,以及幫助整個社會。」

黃教授從兒時開始,就對磁碟上可以完成那麼多工作的程式感到著迷。然而,他後來對學位和事業發展途徑的選擇是因為他相信終有一天,某些類型的電腦可能會以一種既智慧又「人性化 」的方式來執行任務。這就是他想參與的範疇。

黃教授說:「在我成長的階段,微型電腦還剛剛起步。」但現在幾乎所有在技術領域開發的東西都包含了某種形式的人工智慧或機器學習。「這使個人可以透過與「智慧」軟件合作而完成更多的事情,而且它賦予技術一個更親切、更平易近人的面貌。」

他深信這些技術的廣泛應用將繼續改變交通系統、醫學、工程和商業世界中傳統的工作模式,以及設計、電子商務和通信。

黃教授說:「由於人工智慧能夠同時執行多項任務,因此我們的日常生活就可以變得更加有效率和實效,但我也意識到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影響以及它們對未來可能產生的後果,這是世界各地正激烈辯論的題目。因此,在決定研究項目時,我會花時間考慮任何舉措從長遠來看可能產生的後果,並要相信能有信心提出正確問題,以及向同行、專家和文獻中尋求答案。在評估應該進行哪些項目時,我們的目標是要開發具有潛力使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創新項目。」

黃教授知道某些研究的結果可能具有商業價值,因此他和同事們亦會制定一個初始階段的商業計劃,以吸引可能有興趣的合作夥伴。

「這些計劃都是建基於實際情況,目的是根據我們的成果開發產品、服務和其他與商業有關的企業,」黃教授說。「在不久將來,我想把我的研究工作集中在元學習上,使用我的「基於語法的遺傳編程的概率」技術來改善深度神經網路的結構。這將為加強學習系統和演算方法提供新的效益和見解。」